今天想跟大家聊聊人性與人格養成的問題

我不是什麼專業的心理學家,我也沒有研讀太多相關的文獻

基本上只是就我個人的想法在這裡跟大家討論

當然也是以我以往牢騷文一般的碎念寫法

 

嗯,在發生這麼大的事情以後

這幾十個小時有好多想法不停在我腦袋裡面打轉

關於社會的、關於人性的各種反省跟疑問

我想所有的人都是的

不然電視上、網路上不會充斥著各種論點的言論

 

相信看到消息後大家第一個念頭應該是「這個社會怎麼了?」

 

可是當這個念頭過去以後

社會大眾的咎責行為就開始啟動了

挖出兇嫌所有的過去,

然後將與自己不同的部分揪出來討論

 

跟你不同的,跟我不同的。

變成一個比較小眾的、單一特徵的追殺

 

當然我們需要去思考,去找出問題

不過在找出問題的同時,

卻往往忘記了我們也是這個社會的一份子

 

而這個社會所存在的問題總是沉積已久的

並不是某個突發的原因所造成的

 

全世界的這些國家們也許會發生類似的社會案件

但會引起這樣社會案件的癥結點並不會是一樣的

日本的事件、美國的事件不可能跟我們是來自相同的原因

所以其實有許多事情不該被放在同一個標準去看待

 

在華人社會的體制上一直存在著教養問題

大部份的父母對孩子管得太多,也寵得太多

而且我相信在這個狀況下養成的人格偏差青少年或孩童並不在少數

有些人一個年紀過了他可以自然消化

但有些人在這樣的長期影響下可能埋下許多陰暗的種子

 

光是在我身邊就聽過也見過好幾個案例

過度寵愛以及過度管教的例子

 

一個是我親眼所見的,

 

這個男孩的生長背景是這樣的,從小媽媽就對他非常保護

當他犯了錯,媽媽第一件事情是找人揹他的黑鍋

把罪行推給其他的孩子、其他的人

然後告訴這個男孩:「都是某某某的錯。」

 

在求學過程中她也不斷告訴孩子他就是最棒的、最好的。

 

即使孩子漸漸出現了一些行為偏差

媽媽還是選擇視而不見

 

後來這個孩子他在考大學的路上遇到了挫折

連續重考了兩年,最後考取的大學還是差強人意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他越來越少出門

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面,打電話騷擾親戚朋友

將過錯怪罪給除了自己以外的所有人

 

現在他30幾歲了,出門只是為了買菸跟買酒

我從小就認識這個人,上一次看到他是一年多以前的事情

再前一次已經想不起來是什麼時候了

 

那天他問我:「妳有沒有看到CNN的新聞上都在講我的事情?」

 

然後一直問我在世界各個媒體是不是有播送他的消息

事實上是沒有的,這一切都是他的幻想

 

身邊所有人都勸他的媽媽應該要讓他去接受治療

但他的媽媽總是跟我們說:「事情沒那麼嚴重,他很好。」

 

到很後來我才知道,

雖這個媽媽一邊跟孩子說他是最好的

可當他沒有達到媽媽的期望的時候

媽媽是會因此打到他滿身傷的

 

另一個我只見過這個人幾次面

 

這個孩子因為人際關係不佳還有行為偏差暫時休學在家

我對他的印象只是個安安靜靜的高中生

每次到我們工作室就是一個人靜靜地畫圖

 

但其實一般的應對進退並沒有什麼問題,情緒控管也沒什麼問題

只是比較安靜一些而已

 

ㄧ次他媽媽私下告訴Mr.71

這個孩子會這樣是因為有亞斯伯格症

說著說著又告訴我們亞斯伯格症的患者有很多都是天才

 

好幾次媽媽不斷告訴其他人這樣的資訊

讓這個孩子被人認為是自閉的

 

後來根據我們的了解,

他只是因為被欺負而不想上學

那孩子根本沒有亞斯伯格症!

 

但這個媽媽卻不是實質在關心這個問題

而是為了自己的面子、為了合理化一些事情

告訴人說:

「我的孩子有亞斯伯格症

雖然他人際關係有問題,但他是天才!」

 

如果這些孩子無法自行消化,

這就是個永遠無法解決的惡性循環

即使對於自然消化的一部份人來說,這依舊是個惡性循環。

 

在許多事情上面我們總是會遵循我們所知道的方式去做

就算我們打從心底知道這不是個好的辦法

但如果不反省思考的話,

這也許就是我們唯一所知的辦法

 

現在要改變已經發生的事太過困難

但我只希望當我們也為人父母的時候

不要將這些事情給忘了

 

當然我很感謝我的媽媽是個並不管的太多也並不寵得太多的媽媽。

 

那,接下來我想討論人性的部分

 

事實上活得越久我越認同荀子「人性本惡」這個說法

但我認為這個「惡」並不是罪大惡極的「惡」

反而比較接近小惡小錯的「惡」

 

這樣的「惡」我想是源自於生存本能

為了讓自己過得更好的一種直覺式的行動

 

包含掠奪、貪婪、競爭、謊言等等。

 

但是獲得實質上「更好的生活」

卻是需要正面力量的,卻是需要儘量去除這些惡的

 

不然我們在利用惡去獲得所謂更好的生活的時候,

大自然不會反撲

社會不會落在無限的惡性循環之中

 

當然罪大惡極又是另一回事。

 

在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

總是會有影響我們的各種正反面因素

但這卻不是決定我們成為什麼人的最終結果

 

我想每一個人心裡都有屬於他自己的黑暗面

甚至不用往心底去,在陽光下就有黑暗面

 

可是這個黑暗面應該是要可以被消化的

 

也許你看恐怖小說

也許你聽極為負面的歌曲

也許你打血腥的電玩遊戲

 

我小時候最愛打的電玩遊戲是格鬥電玩

我國中的時候也看了好多恐怖驚悚小說

我直到現在還是會聽歌詞負面到無法想像的搖滾歌曲

 

但這不能決定你是怎麼樣的人,我是怎麼樣的人

 

一個人俱有判斷力的年齡應該要是幾歲?

10歲,15歲,還是20歲?

 

而一個人能負起責任的年齡又應該是要幾歲?

 

6歲的時候你如果打翻東西,

會不會害怕,會不會自責?

 

10歲的時候你要傷害一個動物之前,

你會不會想自己不該這麼做?

 

 

 

從小到大,是不是我們犯錯了

就應當承擔責任?

 

 

 

而我們也都擁有這種判斷力,

判斷自己應該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並不是所謂「做大事」的人

 

我始終台灣社會的人是善良而有憐憫心的。

 

 

 

 

Facebook Comments

Post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